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万亿级绿色数字经济商业生态模式。

文章分类

碳检测里程碑

分享 facebook
Facebook
分享 twitter
Twitter
分享 linkedin
LinkedIn
header gif

近日,中国在碳检测上取得了重要里程碑。基于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的观测以及先进的碳通量计算系统,由刘毅研究员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获取了全球碳通量数据集。该结果标志着我国已经具备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间定量检测能力,是国际上继日本、美国之后第三个具备该技术的国家。

中科院大气所副研究员杨东旭说:“随着大气探测和模型模拟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观测溯源碳排放的方法,被认为是评估温室气体减排成果的有效方法。”而中科院大气所王婧博士强调,数据质量特别是观测精度,是制约卫星数据有效应用的瓶颈,二氧化碳的卫星监测精度需求高于0.5%,这在卫星大气成分遥感领域中是非常高的要求。

刘毅团队研究的碳通量计算方法学利用大气浓度测量进行碳排放和碳吸收,具有“看得广、看得清”的优势,并与 “看得准、看得全”的地面观测形成有效互补。研究员需要模拟出大气二氧化碳传输过程以及每个时刻、每个地方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并与卫星观测协调一致,得到一个最接近真实的碳通量数值。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大气科学进展》杂志。

我国科研人员利用碳卫星观测记录,估算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共12个月的全球陆地碳净通量。估算结果与利用日本GOSAT卫星和美国OCO-2卫星资料的估算结果大体一致。这证实了我国首颗碳卫星已具备全球碳通量监测的能力。

杨东旭表示,中国碳卫星是我国第一代温室气体监测专用卫星,实现了空间温室气体高精度监测的从无到有,迈开了重要且艰难的第一步。未来,我国将以碳卫星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研发新一代的温室气体监测卫星,服务于全球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Scroll to Top